close
合肥24小時



張東俊正在等候新生兒的誕生(張東俊自拍工作照)

整裝待發的地鐵 劉會選 攝

88歲的丁玉蘭依然堅守在傳承廬劇文化的第一線。 張大崗 攝

天鵝湖畔愛意融融 何希斌 攝

皖能合肥發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5號機組檢修現場作業。 丁玎 攝


人是時間的駕馭者,是人賦予時間以意義。如果沒有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合肥一日”全國攝影大展活動,5月21日,或許會和它之前的許多日子和之後的許多日子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最終悄無聲息地沉沒於時間的洪流中。但在這一天,眾多攝影名傢、攝影愛好者、合肥市民組成瞭一支龐大的紀實隊伍,他們將合肥“鏡”收眼底,用千萬張照片勾勒出、描摹出這座城市走進新時代的新面貌——它底蘊深厚又充滿活力,它溫情脈脈又堅毅果敢,它不忘過去又勇往直前,它恪守規則又創新不斷……

因為“合肥一日”這場可以載入合肥史冊的活動,2018年5月21日,在合肥的歷史坐標軸上有瞭值得銘記的刻度。當時光流逝,後來人回望來台灣商標註冊時路時,這容納萬千滋味的24小時將讓他們看到一座城市與時代共進步的向上姿態,觸摸到這座城市中的人們堅持用汗水澆灌生活的尊嚴與沖勁。

當一張張照片如一塊塊拼圖最終拼出一幅氣象萬千的“合肥一日”圖景時,人們會不難發現這圖景蘊藏著合肥的歷史、展現瞭合肥的現在,更孕育著合肥的未台中通馬桶來。

0時~1時

零點12分,合肥市婦幼保健院一間手術室內,一聲清脆的啼哭劃破夜的寧靜,也宣告瞭這座城市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為保護產婦隱私,身著隔離服的省攝影傢協會副主席張東俊一直等候在外,直到孩子即將誕生時,他才快速進入手術室占位,用相機記錄下孩子來到人世的瞬間。這個重3940克的男嬰是這傢醫院當天首個新生兒。每年有3萬人次的孕婦在此誕下小寶寶,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1時~2時台中熱水器,台中熱水器維修,台中熱水器修理,台中熱水器回收,台中熱水器安裝,台中瓦斯爐修理,台中瓦斯爐維修,台中排油煙機清洗,台中排油煙機維修

30列動車結束一天的奔波,從天南海北駛入合肥南站動車檢修所,接受“體檢”、“沐浴”、整備等。看著親手清洗完的列車在夜色下閃現柔和的光時,清洗工陳昌紅滿意地笑瞭。攝影記者劉玉才從高處拍下整齊停放的動車組,它們幾乎涵蓋瞭全國動車組(除高寒地區)的基本型號,其中就包括從“大腦”到“心臟”皆為“中國創造”的復興號。

2時~3時

在一傢酒吧拍攝完年輕人夜生活的攝影師周嘯勤轉戰來到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店。這傢書店被愛書者視作“書香合肥”的生動註腳——全省首傢成功轉型的“時尚書店”、全省首傢24小時書店、全球首傢共享書店……看到一個個伏案夜讀的身影,周嘯勤忍不住拍瞭又拍,他說這裡是夜讀者的“天堂”。

3時~4時

夜已深,絕大多數人都沉入夢鄉。在安徽新廣電中心高層一個正對著天鵝湖的窗戶前,一個架在拍攝架上的單反相機正以每十分鐘拍攝一張照片的頻率自動記錄著天鵝湖的光影。這是周嘯勤在20日晚間放置的相機。而此時,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本報攝影記者何希斌已在傢裡洗漱完畢,整裝待發,作為“合肥一日”攝影大展活動特約記者中的一員,他將拍攝天鵝湖畔清晨和晚間的人與景。

4時~5時

2016年12月26日,合肥邁入“軌道交通”時代。4時30分,宿州市知名兄弟攝影傢劉會選、劉雪峰抵達燈火通明的合肥地鐵“大本營”,拍攝合肥地鐵人。在軌道交通1號線雷鋒號主題列車的駕駛室,“90後”駕駛員方超檢查車輛操控系統時的動作讓劉會選暗暗吃驚,“毫不誇張地說,他的每一個動作幾乎是制式化的,一絲不茍。”正是因為精準到每一個細節的規范操作,截至當天,合肥軌道交通已安全運營512天,列車正點率高達99.92%,各項指標遠超國傢標準。

5時~6時

合肥市有700多萬常住人口,在外吃早餐是許多合肥人的習慣。曙光路菜市場附近,付大姐的早點攤迎來瞭一撥客人,他們中的許多人用手機掃瞭掃攤前的二維碼,便瞬間支付瞭早點錢。付大姐來合肥做早點已快十年,雖然做早點起早貪黑十分辛苦,但她告訴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劉兵生:“一分辛勞一分收獲”。離開早點攤,劉兵生又將鏡頭對準瞭一個蹬著三輪送保潔箱的環衛工人,他的車前插著的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正迎風飄揚。

6時~7時

當人們陸續從夢鄉醒來時,皖能合肥發電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已進駐5號機組檢修現場。50多年來,該公司為合肥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電力和熱能。進入檢修現場前,作業人員要逐一梳理、核對檢修文件包、圖紙等。在設備面前,他們就是“醫生”,作業現場就是“手術臺”。該公司員工、攝影愛好者丁玎用鏡頭定格下瞭一線工人鏖戰檢修現場的動人畫面。

7時~8時

省攝影傢協會會員柳書蓮開車行駛在雨後的主幹道上。行至東陳崗公交站附近等紅燈時,右欄桿外非機動車道上一名年輕女子可能因為路滑從共享單車上摔倒在地,一位騎車男子經過時迅速扶起瞭她。柳書蓮眼疾手快用手機拍下這一幕。“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但它讓我感到合肥是一座溫暖的城市。”

8時~9時

德國教師索倫·施勒格爾正在中國安徽-德國中心給合肥學院德語班的學生上課。這批學生即將遠赴德國深造,攝影記者傅軍在拍照時發現這個高大帥氣、風趣幽默的德國教師很受中國學生喜歡,課堂上歡笑聲不斷。今年,“中國安徽-德國中心”剛好成立十年。十年來,中心圍繞安徽省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重點領域開展瞭諸多對德合作交流。5月26日,德國前總統、全球中小企業聯盟主席、首屆世界制造業大會主席克裡斯蒂安·武爾夫還訪問瞭該中心。

9時~10時

本報攝影記者張大崗被眼前的情景打動,“廬劇皇後”丁玉蘭正嚴格地糾正著幾個徒弟的吐字歸音。這位88歲的合肥市國傢級非遺傳承人一天都沒離開過廬劇傳承的一線。丁玉蘭對徒弟們說:“除瞭技藝,你們還要講個‘德’字,這最大的德就是要熱愛黨、熱愛國傢、熱愛人民,這是根本。”像丁玉蘭這樣的國傢級非遺傳承人,合肥還有五位。

10時~11時

中國攝影傢協會副主席雍和來到科學島拍攝,他被島上的大科學裝置、眾多先進領域的科研實驗室,以及一個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震撼、震驚到瞭”,他說:“合肥的科技發展竟然如此迅猛!”並連連驚嘆“合肥瞭不起,讓我刮目相看”。

11時~12時

“京滬幹線”是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2017年8月在合肥完成全網技術驗收,並於同年9月開通。它是合肥人的驕傲。拍完丁玉蘭師徒,張大崗來到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總控中心。他被正在大屏前專註工作的科研人員劉祥所吸引。“他看上去十分年輕,一問果然才24歲,而他從事的工作卻是領跑世界的事業。”張大崗感慨道。

12時~13時

攝影愛好者張霞用鏡頭定格下廬陽區“久久夕陽紅”一位送餐員的笑臉。一年四季,無論刮風下雨,她都會帶著政府對老人的關愛,為90歲以上老人送去“夕陽紅午餐”。老人們都稱她為“愛心天使”。

13時~14時

肥西縣梁崗學校少兒攝影社團9名“小攝影師”舉起相機將打乒乓球的同學、認真看書的同學以及校園風景一一定格。梁崗學校是九年一貫制農村學校,學生全是農民的孩子。根據學生興趣,學校成立瞭攝影社團、戲曲社團、乒乓球社團、書畫社團、合唱團。9歲的張玉博是“小攝影師”中年齡最小的,他說長大後要當一名真正的攝影師,拿著相機拍遍中國。

14時~15時

攝影記者劉玉才剛到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雨水就從天而降。盡管能見度很低,但他還是想在這特別的一天將這個長江支流航道上最大的內河集裝箱港口的景象收入鏡頭中。今年1~4月,合肥港吞吐瞭10.32萬標箱的集裝箱,越來越多的“合肥造”“安徽產”貨物通過這裡送往世界各地。

15時~16時

傢電是合肥首個突破千億產值的主導產業。江蘇省攝影傢協會主席沈遙走進惠而浦廠房,被眼前這條目前國內唯一的等離子焊接無人生產線震驚瞭,一塊鋼板在線上15秒內就能變身為洗衣機內桶。沈遙拍攝時還不知道,就在幾天後,這個全球最大的白色傢電制造商,選擇將其中國總部及全球研發中心落戶合肥。

16時~17時

包公祠位於城南的包河畔,花木繁茂、綠樹掩映。《廬州府志》記:“香花墩,在城東南門外濠中,是包公少年時的讀書處。”包公祠不僅是人文景點,也是全國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凌雲龍和方四清是來自黃山市歙縣的農民攝影傢,也是當地兩個村的村幹部。下午,他們來到包公祠拍攝,他們說包公的“忠、孝、清、廉”值得自己學習。

18時~19時

攝影愛好者韓芳帶著父母坐著地鐵來到城隍廟拍夜景。她覺得歷史悠久的城隍廟是“合肥一日”活動中不能錯過的“章節”。從始建算起,合肥的城隍廟已有近千年歷史。作為安徽省首個“城市商業綜合體”,老城隍廟不僅創造過多個安徽商業“第一”,它也是合肥市個體經濟的搖籃。而今,改造升級後的新城隍廟已成為合肥融人文、歷史、商業於一體的人流旺地。

19時~20時

“合肥有性格,罍街很合肥”的定位,讓罍街成為本地人和外地人都愛去的特色文化街區。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張恣寬將無人機飛上天,俯拍下流光溢彩的罍街。鏡頭中一個古戲臺前人山人海,合肥市“歡樂進萬傢”文藝下基層巡演第十一屆“廬州放歌”專場演出正在上演。白天跟著“廬劇皇後”丁玉蘭學習的幾位徒弟也陸續登臺。“廬州放歌”早已成為合肥文化惠民的“靚麗名片”,舉辦十年間為城鄉群眾送去千場文藝演出。

20時~21時

晚8點何希斌結束瞭緊張的工作,又拿著相機來到天鵝湖畔。他說:“這裡著實太美,怎麼拍也拍不夠。”湖與周邊地標性建築交相輝映,鳥兒從湖面掠過飛向湖邊的綠蔭。這裡是周邊群眾晨練、晚間散步和休閑娛樂的“勝地”。從凌晨4點起,何希斌便用長焦鏡頭將晨練的人們與生態景色、特色建築群融為一體;晚上,湖邊廣場最熱鬧的時候,他又將鏡頭對準一個個幸福綻放的笑臉和湖對岸被燈光裝點的摩天大樓,靜謐的湖面與熱鬧的周遭形成瞭強烈的對比,“這裡有合肥人美好生活的真滋味。”何希斌笑著說。

21時~22時

“合肥一日”安徽航拍飛行總隊隊長許暉帶著航拍器材來到五裡墩立交橋。五裡墩立交橋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準公路立交橋。剛落成通車時,許暉也曾拍過它,不過那時候他隻能背著相機爬上高架附近的高樓拍攝。如今,許暉可以用“天空之眼”俯瞰這個在當年標志著合肥邁向現代化大城市的立交橋。“亮化和綠化工程與川流不息的車流讓它變得更加璀璨奪目,如飛虹、如巨龍,即使在深夜,也是如此美麗。”許暉說。

22時~23時

雖已至深夜,但合肥上海產業園內的一傢快遞企業分撥中心內卻是一派忙碌景象,平均每天有60萬件的快遞在這裡進出。攝影記者楊竹用鏡頭記錄下工人緊張工作的一幕。合肥每天大約有2.6萬名快遞員為人們寄、送快遞包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安裝實例,靜電除油煙機安裝實例,靜電油煙處理機安裝實例裹。去年,合肥完成瞭3.91億件的快遞業務量。這個量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七。

23時~24時

從拍攝新生兒到靜電機安裝晚間11點多,已經過去近24小時,張東俊還在雨中尋找著拍攝對象。在望江路和嶽西路交口,他一眼看到瞭正拉著電纜準備鉆進窨井的謝師傅。50多歲的他在合肥電力安裝有限公司工作瞭小十個年頭。為瞭不影響白天的交通,他和工友必須在車輛稀少的夜間作業。張東俊對謝師傅說:“你們辛苦瞭,這麼晚還在工作。”謝師傅憨憨一笑說:“你也很辛苦,我們都不容易。”

24時

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大多數人已進入夢鄉,有些人還醒著,一如往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的一天過去瞭。

·本報記者 方偲·


arrow
arrow

    mgkek000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