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獨傢述評

原標題:獨傢述評 | 高考2018

孫紹波/畫

王蔚/文

轉眼又到高考日。借用電影《高考1977》的片名來說些事。不用再老生常談40年前的什麼報考人數啦、毛入學率啦等,隻說說我們上海的幾個數據。

最近幾年,上海參加6月份秋季高考的考生基本上都在5萬名左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且看,今年報考本市45個研究生招生單位的考生約18萬餘人;今年本市錄用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為5.2萬名;去年,本市僅報考司法考試的人數就達3萬多名……引用這些數據,隻是想說,本周區區5萬人的高考,一兩場演唱會的觀眾台中商標註冊人數,在台中註冊商標全年眾多各類國傢級考試中,並非“重頭戲”,普通的一場考試而已。美國商標註冊

反詰可能也正源於此。“高考不重要?”“對絕大多數孩子而言,一輩子才一次高考啊。”有道理。具體到每個學生,放到每個傢庭來看,高考又幾乎是天大的事。考的人再少、錄取率再高,“我想上好的大學”永遠會是一個無解的供給側矛盾,全世界都一樣。

隻是,這樣的反詰,有時也會一葉障目。40年前全國成百上千萬的年輕人,是通過一個高考分數改變瞭命運走向,多少有賴“時勢造英雄”的機緣。而現在,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較為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再寄望於通過“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的唯一途徑來造化人生,這多少又會有些不見森林瞭。高考,隻是學段轉化過程中的一個驛站,隻是掌握基礎知識、獲得基礎學歷路途上的一個加油站,隻是一個人奏響終身學台中通馬桶習進行曲中的一個連音符。

高考,重要,但又很平常;關鍵,但也曲徑通幽。

首先,國傢對於“人才”的標準已發生瞭重大改變。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才評價制度不合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現象仍然嚴重,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人才“帽子”滿天飛,人才管理制度還不適應科技創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因此,“要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不唯學歷、創新人才評價機制,這樣的人才觀,也使即將走上高考之路的年輕人獲得更多極為重要的啟示。

其次,隨著高考綜合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也在不斷強化。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並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的“兩依據一參考”錄取模式,正在深刻影響著廣大青少年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今年,教育部已完成瞭《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20個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促進高中課程改革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有效銜接。在高考命題方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體現“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充分發揮命題的育人功能。同時,高考加分項目和人數大幅減少,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全部調減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減少到35個,減幅63%。自主招生考錄程序更加嚴格規范,選拔更加科學有效,招生人數約占高校招生總規模的2%。所有這一切的改革,皆為瞭通過高考的“指揮棒”,導向到一條清晰正確的育人道路上。

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我國高考體制、考試模式、錄取政策不斷變革與優化的40年。從沿用瞭幾十年的“一張試卷定終身”,到如今開始實施的“既看分,又看人”的綜合評價錄取,關註的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進程中人的作用與價值。畢竟,高考也是一場選拔性考試,但選拔不是拔尖,更不是掐尖,而是把不同特長、不同志向、不同潛質的人,挑選到適合他們的、不同培養路徑的高一級學習環境裡去進一步增長知識、提升技能。40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稀缺資源變成瞭普及性和通識性的國民教育一部分。然而,“人人有大學上”和“人人都想上好的大學”完全是兩個范疇的問題,而且,“都想上好的大學”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個偽命題。這恰恰也是在深化高考改革進程中要普及好的一個基本認識。“好的大學”在於讓不同的人都能學得其所、揚其所長,進而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城市與我》《一切都會過去》《曾被舍棄的微光》《更重要的事情》《穿越沙漠和自由》《內心的堅硬和柔軟》《評價他人的生活》《預測》……贅言一句:明天,高考首日,社會又會聚焦語文作文。綜觀這些年來的題目,把“人”寫好,當屬題中之要義。萬變不離其宗。

我要爆料聯系電話:021-22899999新民網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浪新聞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商標註冊費用微信(xinlang-xinwen)
arrow
arrow

    mgkek000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